教育教学专题报告
来源:不详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17:05 点击:次
按照区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根据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我校课题组紧紧围绕“构建有梯度的德育分年级培养目标体系”这一主题,通过小组座谈、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展开了认真、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现状分析
我们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注重“无私”、“忘我”的道德观念,学生个人的道德意念、自主判断都被集体主义的“无我”准则所代替,很少能意识到作为人的生命价值和独立意识。不会自爱,不敢自爱。
近些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领域也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的背后我们也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与部署,我们总感觉到这样的教育还是比较零碎;在学科整合等方面也不够自觉。针对以上种种,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由此我们提出假设: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的指导下,设计有梯度的德育分年级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学科间的渗透、通过各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引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途径,呼唤人们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识,呼唤学生形成自爱的品质。为此,经过多次班主任会议上的商讨、学科教师的育德知识点汇总、团队及科研教师们的集思广益。我们想通过此分年级教育主题的实施,寻找德育的突破口,探索并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运行模式。
二、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等各方面一线老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共有20位老师认真填写上交了征询单。老师们结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及修改建议。
1、学实活动课题组整理出一条主脉络,分别设计了五个年级的主题内容,针对这一德育系列的设计,认为“好”的有19人,占95%;认为“一般”的有1人,占5%。由此可见,老师们对此分年级教育主题内容给予了肯定。
2、在分年级德育计划设计中,课题组设置了“基础性学科相关的学习要求”、“班队主题活动安排”、“行规教育及实践活动”这三个版块的教育内容,针对这样的设置,选择“认同,可以根据试行情况再做相应调整”的有18人,占90%。大家基本认可了这一系列融教育于日常教学、学习生活的年度可持续发展内容。
3、在“基础性课程相关学习要求”设置方面的建议。
◆ 音乐课程中需要有一些小小的调整和补充。如:在一年级加入歌曲《感恩的心》的学唱;在二年级可结合课内《小红帽》的歌曲展开保护自己,学会生存的教育;三年级可以展开歌曲《勤劳的人和懒惰的人》的教学;四五年级则可以围绕《校园情》展开主题德育教育。
◆ 按照“做好自己 学会负责”的脉络,可在三年级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中强调信息素养、信息道德的教育。如:保管好自己的计算机,对信息设备的使用负责,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对自己的网上行为负责,不浏览、不发布不良的信息等。
4、在“行规教育及实践活动”安排方面的建议。
◆ 针对较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表现,只有先规范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行为,才能按各年级不同的德育主线进行实施;只有先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善待他人,才能增强责任感,减少“自私”。
◆ ① 课间学生的奔跑现象较多。② 放学后校内有吃零食并随手乱扔包装袋的现象。③ 高年级中发现说粗话的现象。以上方面需加强教育。
◆ 行动到位才是真!要切切实实落实到孩子的行为上。
◆ 走出校园,在校外的行为举止也相当值得关注。
5、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提供的一些可操作性的办法。
◆ 巧抓机遇,利用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教育。
◆ 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学习榜样,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 避免大声批评孩子,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启发诱导说服教育为主,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产生共鸣。
◆ 孩子喜欢听故事,可以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小故事搜集起来,推荐给孩子。
◆ 通过多元化评价、科学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 教师自身的修养很重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做好表率。
◆ 家校结合很重要,有些顽症来自于家庭,可对家长开一些讲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资源整合 学科融合
学科德育的本质是“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重点是“教育有意、实施无痕”;关键是“教师本身的素养”。课堂教学不应视德育为附加物,而应积极成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学科德育重在融合,是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努力形成德育、科研、教研“三研合一”的模式
一、现状分析
我们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注重“无私”、“忘我”的道德观念,学生个人的道德意念、自主判断都被集体主义的“无我”准则所代替,很少能意识到作为人的生命价值和独立意识。不会自爱,不敢自爱。
近些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领域也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的背后我们也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与部署,我们总感觉到这样的教育还是比较零碎;在学科整合等方面也不够自觉。针对以上种种,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由此我们提出假设: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的指导下,设计有梯度的德育分年级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学科间的渗透、通过各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引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途径,呼唤人们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识,呼唤学生形成自爱的品质。为此,经过多次班主任会议上的商讨、学科教师的育德知识点汇总、团队及科研教师们的集思广益。我们想通过此分年级教育主题的实施,寻找德育的突破口,探索并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运行模式。
二、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等各方面一线老师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共有20位老师认真填写上交了征询单。老师们结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及修改建议。
1、学实活动课题组整理出一条主脉络,分别设计了五个年级的主题内容,针对这一德育系列的设计,认为“好”的有19人,占95%;认为“一般”的有1人,占5%。由此可见,老师们对此分年级教育主题内容给予了肯定。
2、在分年级德育计划设计中,课题组设置了“基础性学科相关的学习要求”、“班队主题活动安排”、“行规教育及实践活动”这三个版块的教育内容,针对这样的设置,选择“认同,可以根据试行情况再做相应调整”的有18人,占90%。大家基本认可了这一系列融教育于日常教学、学习生活的年度可持续发展内容。
3、在“基础性课程相关学习要求”设置方面的建议。
◆ 音乐课程中需要有一些小小的调整和补充。如:在一年级加入歌曲《感恩的心》的学唱;在二年级可结合课内《小红帽》的歌曲展开保护自己,学会生存的教育;三年级可以展开歌曲《勤劳的人和懒惰的人》的教学;四五年级则可以围绕《校园情》展开主题德育教育。
◆ 按照“做好自己 学会负责”的脉络,可在三年级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中强调信息素养、信息道德的教育。如:保管好自己的计算机,对信息设备的使用负责,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对自己的网上行为负责,不浏览、不发布不良的信息等。
4、在“行规教育及实践活动”安排方面的建议。
◆ 针对较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表现,只有先规范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行为,才能按各年级不同的德育主线进行实施;只有先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善待他人,才能增强责任感,减少“自私”。
◆ ① 课间学生的奔跑现象较多。② 放学后校内有吃零食并随手乱扔包装袋的现象。③ 高年级中发现说粗话的现象。以上方面需加强教育。
◆ 行动到位才是真!要切切实实落实到孩子的行为上。
◆ 走出校园,在校外的行为举止也相当值得关注。
5、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提供的一些可操作性的办法。
◆ 巧抓机遇,利用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教育。
◆ 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学习榜样,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 避免大声批评孩子,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启发诱导说服教育为主,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产生共鸣。
◆ 孩子喜欢听故事,可以把一些有教育意义小故事搜集起来,推荐给孩子。
◆ 通过多元化评价、科学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 教师自身的修养很重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做好表率。
◆ 家校结合很重要,有些顽症来自于家庭,可对家长开一些讲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资源整合 学科融合
学科德育的本质是“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重点是“教育有意、实施无痕”;关键是“教师本身的素养”。课堂教学不应视德育为附加物,而应积极成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科中进行德育。学科德育重在融合,是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努力形成德育、科研、教研“三研合一”的模式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