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来源:不详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2 04:34 点击:次
一、什么是教师成长
是教师在工作中不间断的学习、实践、探索、总结反思中,使其教育相思、教育教学经验、技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日趋进步成熟、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成长分为四个时期: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
二、教师成长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
1、学科知识,“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作为专业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知识。
2、普通文化知识,可分为人文方面和广博知识储备。
3、教育科学知识。
(二)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
(三)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倾向性系统,是指导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师徒等。
三、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一)建立校本研修平台,为教师成长铺路架桥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1)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习惯: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全员培训机制,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深入钻研课标,研究新教材、新教法,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定期的备课组活动和学科组活动、不定期的主题教研活动(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等),使校本教研成为广大教师一种常态化的教研习惯,它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自我成长:不断改革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策略,力求增大校本教研的实效,实现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微格化,以反思教学为基本策略,通过反思教学,促使教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用教育教学理论加以总结提炼写出论文或案例。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的问题,学校分学科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将教研内容专题化,通过一次甚至几次教研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有完备的培训规划、教学和研究的实施记录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成长
(1)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我认为最能全面提高教师水平的就是精心准备优质课、公开课,所以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就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和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
(2)听好一节课
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的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有比较才有鉴别,同别人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只有看到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才能摈弃教学中一切不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3)评好一节课:(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从这6个方面来评价一节课)
评课简单地说就是“能否评价一堂课的优缺点”。老师不要小看了评课,认为那是教研员或相关领导的任务,自己把课讲完了就行了。其实评课是一种成长,教师在听(观)课、评课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步。具体应该做到如下方面:
1、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创造了学生发展良好环境氛围;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统一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是否落实了知识、情感、思维和技能目标等。
2、从三方面提升评课的水准。
一是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标准:观看学生的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观看学生的收获,观看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评价的重点要放在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性上。要分析目标与方法,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手段与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以,教学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性是评课的重点。
(三)常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反省、思考,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审视和分析。根据
是教师在工作中不间断的学习、实践、探索、总结反思中,使其教育相思、教育教学经验、技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日趋进步成熟、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成长分为四个时期: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
二、教师成长的内容
(一)专业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
1、学科知识,“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作为专业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知识。
2、普通文化知识,可分为人文方面和广博知识储备。
3、教育科学知识。
(二)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
(三)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倾向性系统,是指导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师徒等。
三、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一)建立校本研修平台,为教师成长铺路架桥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1)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习惯: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全员培训机制,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深入钻研课标,研究新教材、新教法,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定期的备课组活动和学科组活动、不定期的主题教研活动(如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等),使校本教研成为广大教师一种常态化的教研习惯,它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自我成长:不断改革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策略,力求增大校本教研的实效,实现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微格化,以反思教学为基本策略,通过反思教学,促使教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用教育教学理论加以总结提炼写出论文或案例。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的问题,学校分学科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将教研内容专题化,通过一次甚至几次教研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有完备的培训规划、教学和研究的实施记录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成长
(1)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我认为最能全面提高教师水平的就是精心准备优质课、公开课,所以要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就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和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
(2)听好一节课
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的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有比较才有鉴别,同别人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只有看到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才能摈弃教学中一切不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3)评好一节课:(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从这6个方面来评价一节课)
评课简单地说就是“能否评价一堂课的优缺点”。老师不要小看了评课,认为那是教研员或相关领导的任务,自己把课讲完了就行了。其实评课是一种成长,教师在听(观)课、评课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步。具体应该做到如下方面:
1、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创造了学生发展良好环境氛围;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度;是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统一了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是否落实了知识、情感、思维和技能目标等。
2、从三方面提升评课的水准。
一是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标准:观看学生的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观看学生的收获,观看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评价的重点要放在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性上。要分析目标与方法,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手段与方法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以,教学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性是评课的重点。
(三)常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反省、思考,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审视和分析。根据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