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反思
来源:不详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17:50 点击:次
一节课下来,感觉还算顺利。好好地自我总结了一番:
一、做的还可以的地方:
1、注重语文的本色,从语言角度出发,练习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也和自己的小课题有关)
2、留意学以致用和课堂细节
3、学生发言的调动上还可以
二、不够的地方:
1、教学评价语单一(固然教学设计上是有的,但是上着上着,就忘记了往多元评价了)
2、自我感觉前面概括课文内容上时间花的太多,导致后面一个题目“父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被放到下一课时
3、整堂课的后十分钟,感觉有点儿乱,本来“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儿打算好好深进讲解的,可是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只能匆匆带过。
中午十二点二十,是中小的所有语文老师评课。出乎自己意料的是,很多老师都给了自己这堂课很高的评价(暗自窃喜中)。总结了所有语文老师的观点如下:
教学亮点:
1、注重细节(忸怩的腆的读音,范读和书本有出进,引导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基本上发言百分百)
2、学以致用(引导到自我的修改,词语手册、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小练笔)
3、落实了语文课堂的“语言性”(词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动作神态语言),课堂很实在
4、注重朗读的指导(谁愿意也来兴奋一次、你能读出那种兴奋的感觉吗)
5、作业设计有创新意识
教学不足:
1、个别重点的地方还可以再挖掘得更加深进(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里标点的作用没有挖掘)
2、教学过程还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上,没有深进到课文的主题“父母之爱”(母亲出色极了的评价体现了什么?我自得扬扬那么我会觉得怎样——妈妈对我真好)
3、捉住两个关键词来导进课文,从学生的反应上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4、重复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够多元
5、朗读不是很充分
6、作为公然课来说,公然课的味道不是很浓,更像一堂家常课
不管怎样,课总是结束了。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习作的练习,这是我在平时一直在做、在夸大的。所以,这堂课,我在设计时就注重了“家常味”。一直觉得毕业两年来,教学上成长尤其是上公然课上自己的成长几乎是停滞的。也许,就是由于,自己很多时候总是“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校园“公然课”的练习吧!在下一次,自己要在“公然课”上,争取有所进步吧!
以下是具体教学过程(设计的):
“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捉住两个关键词,导进课文题目
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两个词语。(板书“出色”、“槽糕”)
师:谁愿意读这两个词?
师: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师:你们用得真正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课题吗?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还有谁来说?
师:谁能带着感***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题目自学研讨
(一)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01页,在多媒体的范读声中思考两个题目:1、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熟悉”两部分,如何划分?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范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题目,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熟悉”,该如何划分呢?
(1——14童年的故事,15——17后来的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那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我”“诗”“父亲”“母亲”)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当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来读这一部分?
师:其他同学也有任务,请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母亲、父亲、“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母亲:——,父亲:﹏,我:=)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一)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确当时反应:
师: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的反应: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出色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
师:我们看母亲的神态:眼睛——(亮亮地),怎样地嚷着——(兴奋),嚷着什么——(出色极了),有什么动作——(搂住了我)
师:你能读出母亲兴奋的
一、做的还可以的地方:
1、注重语文的本色,从语言角度出发,练习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也和自己的小课题有关)
2、留意学以致用和课堂细节
3、学生发言的调动上还可以
二、不够的地方:
1、教学评价语单一(固然教学设计上是有的,但是上着上着,就忘记了往多元评价了)
2、自我感觉前面概括课文内容上时间花的太多,导致后面一个题目“父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被放到下一课时
3、整堂课的后十分钟,感觉有点儿乱,本来“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儿打算好好深进讲解的,可是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只能匆匆带过。
中午十二点二十,是中小的所有语文老师评课。出乎自己意料的是,很多老师都给了自己这堂课很高的评价(暗自窃喜中)。总结了所有语文老师的观点如下:
教学亮点:
1、注重细节(忸怩的腆的读音,范读和书本有出进,引导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基本上发言百分百)
2、学以致用(引导到自我的修改,词语手册、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小练笔)
3、落实了语文课堂的“语言性”(词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动作神态语言),课堂很实在
4、注重朗读的指导(谁愿意也来兴奋一次、你能读出那种兴奋的感觉吗)
5、作业设计有创新意识
教学不足:
1、个别重点的地方还可以再挖掘得更加深进(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里标点的作用没有挖掘)
2、教学过程还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上,没有深进到课文的主题“父母之爱”(母亲出色极了的评价体现了什么?我自得扬扬那么我会觉得怎样——妈妈对我真好)
3、捉住两个关键词来导进课文,从学生的反应上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4、重复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够多元
5、朗读不是很充分
6、作为公然课来说,公然课的味道不是很浓,更像一堂家常课
不管怎样,课总是结束了。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习作的练习,这是我在平时一直在做、在夸大的。所以,这堂课,我在设计时就注重了“家常味”。一直觉得毕业两年来,教学上成长尤其是上公然课上自己的成长几乎是停滞的。也许,就是由于,自己很多时候总是“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校园“公然课”的练习吧!在下一次,自己要在“公然课”上,争取有所进步吧!
以下是具体教学过程(设计的):
“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捉住两个关键词,导进课文题目
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两个词语。(板书“出色”、“槽糕”)
师:谁愿意读这两个词?
师: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师:你们用得真正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笔写课题吗?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还有谁来说?
师:谁能带着感***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题目自学研讨
(一)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01页,在多媒体的范读声中思考两个题目:1、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熟悉”两部分,如何划分?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范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题目,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熟悉”,该如何划分呢?
(1——14童年的故事,15——17后来的熟悉)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那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我”“诗”“父亲”“母亲”)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当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来读这一部分?
师:其他同学也有任务,请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母亲、父亲、“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词句。(母亲:——,父亲:﹏,我:=)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一)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确当时反应:
师: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的反应: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出色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
师:我们看母亲的神态:眼睛——(亮亮地),怎样地嚷着——(兴奋),嚷着什么——(出色极了),有什么动作——(搂住了我)
师:你能读出母亲兴奋的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