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点点滴滴
来源:不详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22:04 点击:次
一、公共性。“班级公约”不能是班主任独自苦思冥想出来的,它必须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共同约定,要得到集体的认同。
二、规范性。“班级公约”必须是《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因而必须具有“规范性”,即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明确要求。
三、针对性。“班级公约”必须是切合班级、学校实际的,这样才有实际针对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操纵性。“班级公约”必须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易于操纵。只有简明易对照,才能有效约束班级成员。
五、约束性。“班级公约”必须是班级的“法律准则”,遵之者表扬,忤之者批评,从班主任到学生,必须人人遵守。
(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四原则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组织好课外活动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
一、安全放首位。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必须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很小,参加活动的爱好大,积极性高,但往往忽视安全。教育者要特别留意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他们在活动中不受到伤害。
二、要有计划性。课外活动属于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固然有很大的主动性,但尽不能放任自流 。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性,使活动内容系列化,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明确目的。小学生能踊跃参加各种活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感到“热闹”、“好玩”。抱着这种目的参加活动,学生不会有持久的爱好。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活动前向他们讲清活动的目的,使他们清楚地熟悉到组织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好玩”。
四、形式多样。组织各种活动切忌形式单一,多样灵活动的活动方式能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的积极性。否则,活动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三)班主任家访“五忌”
一、忌不约而访。教师不约而访会打搅家长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可能影响家长的情绪。学生心里 也忐忑不安,不易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师在正常情况下以“先约后访”为好。
二、忌访而无备。教师如不事先考虑好向家长预备了解或先容的内容,没有明确目的而贸然家访,势必谈话时言而无序,言而无点。不但劳而无功,还有损教师形象。教师家访前如做到心中有数,必然会取得好的效果。
三、忌避生而谈。如无特殊情况,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同家长的谈话。一则谈话本身也是对学生很好的教育;二则学生得到尊重,增强了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决心。
四、忌谈“短”不谈“长”。教师家访不应只谈学生的缺点,不谈学生的优点。应当一分二地(有时还应婉转地)先容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以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否则,家长对孩子会产生失看感,很轻易事后斥责打骂孩子。学生心里则会形成家访即是告状的定势,产生逆反心理。
五、忌访“优”不访“差”。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应当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主动和家长交换意见,以利学生人人进步。
(四)班主任的“两面”“三刀”
班主任应是一位杂家,必须具备“两面”“三刀”的基本功。
“两面”是就观点而言。班主任应在所有的评价性语言中贯通“两面观”,即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扬长抑短,让学生信服。A生值得表扬,班主任就说:“你功无枉舍,为班级争了光,获国家级竞赛奖证实了你理科的实力。但你的书写和文笔就相形见拙了,你愿意保存这份遗憾吗?”B生该受批评,班主任却说:“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只要你学习目的明确,拿出运动会上勇夺冠军的拼搏精神,象关心班集体那样多想些办法来钻研作业,相信不久就会有起色的。”类似这样不走极真个话,必使学生客观地对待自我,发扬光大优点,及时改正缺点,从而不断进步。
“三刀”是就方法而言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得心应手的运用“三刀法”,可以确保班集体的健康活力,使班风日新。对拿人钱物、行为不检点的C生,班主任就是手术刀,解剖其过错的动机,割弃其思想里的毒瘤,不可有丝毫姑息,直至根除病因,面对观察、联想、综合概括能力都较强的D生,取舍其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很多题目与别出心裁地给他人随便起绰号等等表现时,班主任就是修剪刀,不可留给“可爱的错误”以任何生长空间。而当E生的习作在刊物上发表后,班主任又是水果刀了,赶紧把这份“幸福果”均分给全班同学分享。 “罚”的危害
一、导致学生鄙视老师,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惩罚不仅使被罚者以为老师没有什么能耐 ,只会凭其特殊身份强制压服,而且也轻易使其他同学产生相同的熟悉。
二、惩罚的办法往往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他们很轻易对老师产生厌恶乃于敌视的情绪,不利于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不易于使学生熟悉自己的过错,接受正确的观点。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惩罚后,往往把留意力集中
二、规范性。“班级公约”必须是《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因而必须具有“规范性”,即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明确要求。
三、针对性。“班级公约”必须是切合班级、学校实际的,这样才有实际针对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操纵性。“班级公约”必须内容简明、条理清楚,易于操纵。只有简明易对照,才能有效约束班级成员。
五、约束性。“班级公约”必须是班级的“法律准则”,遵之者表扬,忤之者批评,从班主任到学生,必须人人遵守。
(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四原则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组织好课外活动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
一、安全放首位。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必须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很小,参加活动的爱好大,积极性高,但往往忽视安全。教育者要特别留意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他们在活动中不受到伤害。
二、要有计划性。课外活动属于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学生固然有很大的主动性,但尽不能放任自流 。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性,使活动内容系列化,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明确目的。小学生能踊跃参加各种活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感到“热闹”、“好玩”。抱着这种目的参加活动,学生不会有持久的爱好。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活动前向他们讲清活动的目的,使他们清楚地熟悉到组织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好玩”。
四、形式多样。组织各种活动切忌形式单一,多样灵活动的活动方式能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参与的积极性。否则,活动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三)班主任家访“五忌”
一、忌不约而访。教师不约而访会打搅家长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可能影响家长的情绪。学生心里 也忐忑不安,不易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教师在正常情况下以“先约后访”为好。
二、忌访而无备。教师如不事先考虑好向家长预备了解或先容的内容,没有明确目的而贸然家访,势必谈话时言而无序,言而无点。不但劳而无功,还有损教师形象。教师家访前如做到心中有数,必然会取得好的效果。
三、忌避生而谈。如无特殊情况,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同家长的谈话。一则谈话本身也是对学生很好的教育;二则学生得到尊重,增强了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决心。
四、忌谈“短”不谈“长”。教师家访不应只谈学生的缺点,不谈学生的优点。应当一分二地(有时还应婉转地)先容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以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否则,家长对孩子会产生失看感,很轻易事后斥责打骂孩子。学生心里则会形成家访即是告状的定势,产生逆反心理。
五、忌访“优”不访“差”。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应当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主动和家长交换意见,以利学生人人进步。
(四)班主任的“两面”“三刀”
班主任应是一位杂家,必须具备“两面”“三刀”的基本功。
“两面”是就观点而言。班主任应在所有的评价性语言中贯通“两面观”,即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扬长抑短,让学生信服。A生值得表扬,班主任就说:“你功无枉舍,为班级争了光,获国家级竞赛奖证实了你理科的实力。但你的书写和文笔就相形见拙了,你愿意保存这份遗憾吗?”B生该受批评,班主任却说:“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也不是单方面的,只要你学习目的明确,拿出运动会上勇夺冠军的拼搏精神,象关心班集体那样多想些办法来钻研作业,相信不久就会有起色的。”类似这样不走极真个话,必使学生客观地对待自我,发扬光大优点,及时改正缺点,从而不断进步。
“三刀”是就方法而言的。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得心应手的运用“三刀法”,可以确保班集体的健康活力,使班风日新。对拿人钱物、行为不检点的C生,班主任就是手术刀,解剖其过错的动机,割弃其思想里的毒瘤,不可有丝毫姑息,直至根除病因,面对观察、联想、综合概括能力都较强的D生,取舍其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很多题目与别出心裁地给他人随便起绰号等等表现时,班主任就是修剪刀,不可留给“可爱的错误”以任何生长空间。而当E生的习作在刊物上发表后,班主任又是水果刀了,赶紧把这份“幸福果”均分给全班同学分享。 “罚”的危害
一、导致学生鄙视老师,降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惩罚不仅使被罚者以为老师没有什么能耐 ,只会凭其特殊身份强制压服,而且也轻易使其他同学产生相同的熟悉。
二、惩罚的办法往往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他们很轻易对老师产生厌恶乃于敌视的情绪,不利于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不易于使学生熟悉自己的过错,接受正确的观点。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惩罚后,往往把留意力集中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