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不详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2 02:16 点击:次
浅析外语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外语能力 素质教育 外语学习技能 外语思维训练 新教育技术
[论文摘要]21世纪外语教学应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外语能力结构研究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学生外语能力有积极意义。对外语学习技能的培养可以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五种学习能力”,外语思维的训练手段除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外,教师还应明确几点认识。此外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促进外语各方面能力提高方面也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996年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面向2l世纪,教育受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新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国民素质教育等影响,课堂教学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将会有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外语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中心议题。
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教师为教育主体,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奖惩,以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为基础,揭示关于学习的各种规律,如桑代克(I*nomdikeE.L.1874一l949)的效果率、频因律;巴甫洛夫强化律;格思里(E.R.Guthrie1886-1959)的接近律等,至今在外语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为课堂教学中循序直接法、听说法、口授法等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这些外语教学方法虽然重视语言的实践练习,摆脱了语言教学理论化的倾向,但教学仍然重视传授语言知识,把掌握外语语言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重视外语技能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教育改革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由于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更接近学习的实质,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从重视外语技能培养逐步深化为以智育为主,渗透他育,教给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积极寻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等的最佳结合点,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外语是一门以教会学生运用外国语言为目的的学科,运用语言本身就是心理现象,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因此从了解言语活动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外语、掌握外语的心理活动规律入手,探索外语能力培养问题是有效途径。
二、外语能力的结构
外语能力常被与人的先天禀赋混淆起来,解释为人生来就获得的一种特殊的天赋。实际上人不可能获得任何与生俱来的外语能力。所谓语言天资只不过是一种便利学习语言的生理上的可能性。无论天资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学习,都有可能很好地掌握外语。外语教师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外语。这些外语能力一般可划分为: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外语语感和外语思维“。
(一)掌握语言规范
这主要是指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各语言系统中语音、语法、词汇等外语知识的传授,学习的指导,还要重视对掌握这些语言规范的能力的练。
外语语音能力包括外语语音(音位)的辨音能力;发音系统的控音能力以及再现外语的模仿能力等。外语词汇能力包括形象记忆力;近义词的区分力;词汇的认知理解力;-熟词的快速反应及应用能力等。外语语法能力包括xl,句子成分的分辨能力;对外语语言结构和语法成分的感悟能力;新语法知识的再现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言语能力的外壳,掌握这些能力需要注意、直觉感知、记忆、创造等智力因素的渗透,也受自信心、兴趣、情感、意志、心理状态、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语语言规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控制者角色,成为自我节学习(BarryJ.Zimmerman 1994)的教练或顾问,使情感教育成为主体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情感,注重情商与智商的相互关系,把主体性教育、个性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外语思维
如前所述,语音、词汇、语法等能力只是语言的外壳,它要围绕者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体现功能,理解和表达语言内容就是思维的过程。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运用任何一种语言时都是共同的;而就思维内容而言,却完全是另一回事_2。正如中国人看到乌龟想到骂人,日本人却想到长寿,中国人看到白色想到葬礼,西方人却联想到婚礼一样,外语思维与本族语思维不可能完全相同。别里亚耶夫曾经实验证明外语与思维可以直接联系J(,因此,在培养外语技能过程中,注意外语思维的训练,把外
[论文关键词]外语能力 素质教育 外语学习技能 外语思维训练 新教育技术
[论文摘要]21世纪外语教学应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外语能力结构研究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培养学生外语能力有积极意义。对外语学习技能的培养可以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五种学习能力”,外语思维的训练手段除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外,教师还应明确几点认识。此外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促进外语各方面能力提高方面也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996年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面向2l世纪,教育受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新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国民素质教育等影响,课堂教学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将会有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外语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中心议题。
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教师为教育主体,强调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奖惩,以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为基础,揭示关于学习的各种规律,如桑代克(I*nomdikeE.L.1874一l949)的效果率、频因律;巴甫洛夫强化律;格思里(E.R.Guthrie1886-1959)的接近律等,至今在外语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为课堂教学中循序直接法、听说法、口授法等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这些外语教学方法虽然重视语言的实践练习,摆脱了语言教学理论化的倾向,但教学仍然重视传授语言知识,把掌握外语语言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重视外语技能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教育改革主流,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由于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更接近学习的实质,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从重视外语技能培养逐步深化为以智育为主,渗透他育,教给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积极寻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等的最佳结合点,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外语是一门以教会学生运用外国语言为目的的学科,运用语言本身就是心理现象,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过程,因此从了解言语活动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外语、掌握外语的心理活动规律入手,探索外语能力培养问题是有效途径。
二、外语能力的结构
外语能力常被与人的先天禀赋混淆起来,解释为人生来就获得的一种特殊的天赋。实际上人不可能获得任何与生俱来的外语能力。所谓语言天资只不过是一种便利学习语言的生理上的可能性。无论天资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的学习,都有可能很好地掌握外语。外语教师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外语。这些外语能力一般可划分为: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外语语感和外语思维“。
(一)掌握语言规范
这主要是指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各语言系统中语音、语法、词汇等外语知识的传授,学习的指导,还要重视对掌握这些语言规范的能力的练。
外语语音能力包括外语语音(音位)的辨音能力;发音系统的控音能力以及再现外语的模仿能力等。外语词汇能力包括形象记忆力;近义词的区分力;词汇的认知理解力;-熟词的快速反应及应用能力等。外语语法能力包括xl,句子成分的分辨能力;对外语语言结构和语法成分的感悟能力;新语法知识的再现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言语能力的外壳,掌握这些能力需要注意、直觉感知、记忆、创造等智力因素的渗透,也受自信心、兴趣、情感、意志、心理状态、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语语言规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控制者角色,成为自我节学习(BarryJ.Zimmerman 1994)的教练或顾问,使情感教育成为主体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情感,注重情商与智商的相互关系,把主体性教育、个性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外语思维
如前所述,语音、词汇、语法等能力只是语言的外壳,它要围绕者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体现功能,理解和表达语言内容就是思维的过程。就思维形式而言,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在运用任何一种语言时都是共同的;而就思维内容而言,却完全是另一回事_2。正如中国人看到乌龟想到骂人,日本人却想到长寿,中国人看到白色想到葬礼,西方人却联想到婚礼一样,外语思维与本族语思维不可能完全相同。别里亚耶夫曾经实验证明外语与思维可以直接联系J(,因此,在培养外语技能过程中,注意外语思维的训练,把外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