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枪王军人何祥美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枪王军人何祥美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何祥美, 是南京军区某部六连四班班长。作为一名军人, 精武报国、矢志打赢是本分。在我们单位, 像我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这是被誉为"中国枪王"的何祥美, 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的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开场白。在战友的眼中, 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栖精兵", 但他说, 这一切来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训练。
"许三多"式的成长经历练就"三栖精兵"
这是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华东六省市20场巡回报告的第12场报告, 入伍11年来, 何祥美一门心思谋打赢、强素质, 先后掌握了狙击、潜水、飞行、伞机降、车辆驾驶、野外生存等30多种作战技能, 是出枪神速、一枪毙敌的"枪王", 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 曾40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活动, 出色完成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等国际性重要会议的安保任务。
有人问他, "你练一项成一项, 有什么诀窍? "甚至有人觉得他天赋异禀。对此, 他却表示成功的秘诀在于"咬牙再坚持一下", "我的先天条件并不好, 个子不高, 体型偏胖, 新兵连第一次跑3公里, 我的成绩很差。为了把训练搞上去, 我从减体重、练体能做起。俯卧撑别人做一组, 我就做两组;五公里越野别人每周跑2次, 我跑4次, 还在腿上绑了2公斤的沙袋;脚崴了贴上膏药坚持练, 腿肿了就用冰块敷一敷。3个月后, 我的体重减了14公斤, 新兵训练考核进入了前三名。"就是有着"许三多"式的傻劲, 让他从一个普通军人迅速成长为"三栖精兵"。
用忠诚经受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诱惑和考验
何祥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 面临过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等诸多考验。2004年底, 他一期士官服役期满, 部队考虑到他是训练骨干, 想让他继续留队并参加上级组织的攀崖集训。女朋友得知后, 三番五次打电话, 劝他别参加了, 参加的话就不能退伍了。何祥美考虑后却坚持留下来参加集训。女朋友很不理解, 责怪说:"你整天操枪弄炮, 退伍后有什么用!这次再不回来, 咱俩的关系到此为止。"面对女朋友的"最后通牒", 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 为此恋爱多年的女友真的和他分了手。
作为大名鼎鼎的"枪王", 何祥美不但在射击场上凝神静气, 在对待个人名利上也心态平和。他曾经说, "打枪想多了会跑靶, 得失想多了会走神"。2007年底, 国家机关一个部门的领导, 慕名观看了狙击手射击表演, 当场随即提出, "能不能让这个枪王退伍, 到我们单位工作? "并当场征求何祥美的意见, 他不假思索就婉言谢绝了。他觉得, 自己的一身功夫是部队培养的, 是战场上对敌的"撒手锏", 不是个人前途的"敲门砖", 只要部队需要一天, 就在部队干好一天。
现代战士要用脑子练兵打仗
在何祥美看来, 现代战士除了能武, 更要能文, "这些年, 部队的现代化进程在加快, 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加强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放弃学习就等于放弃未来, 平时头脑里多装点知识, 就像战时多带点弹药。"因此, 他先后学习了20多门大中专课程, 订阅了《电脑爱好者》、《兵器知识》等杂志, 阅读了《射击学》、《计算机网络》、《终极狙击手》等8本专业书籍, 学会了视频编辑、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电脑应用技术, 为训练和教学打下了较好基础。
"有人说, 狙击手是用子弹喂出来
的。但我认为, 不用脑子, 子弹打得再多也是白搭。"因此, 何祥美专门备了一个笔记本, 随时记录射击训练的体会感悟, 每次训练回来, 时间再晚, 都要把自己的训练数据、经验教训记下来, 一个阶段小结分析一次。几年下来, 写下了12本9万多字的训练笔记, 记录射击数据850组, 绘制训练图表60多张。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 他摸索到了射击的规律, 提高了训练效益。风速风向对射击精度影响很大,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 他专门找来军事气象学等书籍进行学习研究, 趴在地上日复一日地观察不同风速下草木动态、水波纹路、尘土变化等特征, 每天记录比对, 随时修正偏差。如今, 他几秒钟内就能判定风速风向, 设定出射击瞄准的修正值。军人说怕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有着一身"英雄"的色彩, 但何祥美同样是一个凡人, 他却用毅力和勇气, 超越了自己的极限。在一次跳伞训练时, 首次参加的何祥美走到舱门口, 腿却不争气地开始发抖。那一刻, 他突然感到有点害怕。"那一刻, 我有点恨自己, 何祥美啊何祥美, 连这一关都过不去, 还能练兵打仗吗? 我咬紧牙关, 回头对投放员大吼一声:推我一把!投放员拍着我的肩膀, 猛地把我推出了舱门。当我徐徐着陆时, 心中顿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
"军人说怕是很丢脸的事, 怕死就不要穿这身军装。"当兵11年, 何祥美训练摔伤20多次、骨裂2次, 全身留下了10多处伤疤。对此, 何祥美表示, "危险时刻, 贪生怕死、惊惶失措, 死神更会向你逼近;如能把生死置之度外, 从容应对、冷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