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步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们知道,爱好是人们熟悉事物,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爱好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进取。这在作文的教学中尤其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角度地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却存在“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的现象。
作文,在现行各种升学考试中均占相当大的比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不仅地处偏僻,而且知识面窄,见识又不广,自我介绍要他们学好作文,既非常重要又比登天还难,要全面进步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进步作文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师就不得不承担起这比登天还难的教学任务了。假如学生对作文的学习不感爱好,不仅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明白学习作文的重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1.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写作的现状
由于阿坝州的理县是一个以躲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所教的学生,自然以躲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很多人用汉语交流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生回家以后,大多数要用本民族的语言与家人交流。教师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教师,他们在享受了国家的特殊照顾政策以后考进了师范院校学习,毕业后又按国家政策要求回原地工作,相对而言出发点偏低,阅历少,见识少,外出学习机会少,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爱好,造成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句不通,使学生写***好不高,敷衍了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求上进,只为应付的心理。
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够,学生作文便是无米之饮。由于各种因素,当前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得很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等知识是少而又少,一些学生缺少基本的文体知识,这样,学生做起作文来,不是错字满篇,就是语句不通,或者词不达意,语句不畅,思路混乱,更不要谈什么立意谋篇,连最最少的题目往往都谈不清楚。
作文无话可说,缺少积累;题材不新,叙事单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缺少写作技巧和方法;学生对如何审题立意,包装作文、给作文润色,增加亮点等方面知识欠缺。
写作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缺少写作的爱好,写作文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老师布置的作文是学生“逼”出来的,布置作文,到交的时候才赶出来,应付交差。有些学生由于写作基础知识差,害怕写出来的作文不好,被同学老师看不起,所以不肯动笔。学生的写作基础差,很少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又少鼓励而多批评等等,有的学生对于作文敬而生畏,只能仰视作文,却不能积极地进进到作文实践中往。忽视作文教学,缺乏正确引导
2.对症下药,努力培养少数民族中学生的作文爱好,不断进步少数民族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2.1 培养学生作文爱好。要进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作文爱好,激起他们内心的写作欲看
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加强适量的读、说、写练习,让学生熟悉到作文只不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练习而已,并没有什么无法克服的困难。
要善于捉住机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时向中学生先容本州、县不断成长起来的本土作家或文学新秀及他们的文学作品,如躲族作家阿来、远泰,羌族作家谷运龙、李孝俊,汉族作家龚学敏等,让学生了解、知道作文离自己并不远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诗歌、散文或童话等文学作品,并适时进行表彰与推荐,对指导后有关报刊发表的学生作品,更要在班或年级乃至全校进行宣传与表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因人而异设置作文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爱好。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作文练习,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优秀学生要求篇章的完美,中等学生要求段落的规范,对作文困难的学生则只要求句子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这样的作文要求,学生无心理压力,写作文的情绪就会高涨。作文练习初期,对学生作文不必提要求。“我手写我心”是最好的初写作文的境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文从字顺,有内容,有衔接,有整体感就行。这种信马游缰的作文方式,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怕作文的特点,让学生写片断作文进手,写片断作文便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减少了“挤牙膏”的现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便自然运用到作文中往,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进步了写***好。
实行“交互式”评改,进步学生的作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