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贯通历史:关于新闻史教学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06:15 点击:

  一直以来,新闻史的教学都被认为是枯燥的,甚或有人质疑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的地位,因为没有学过新闻史的新闻工作者大有人在。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希望能为这个质疑作出一个全面的答复,或者说能够真正为新闻史的教学提供一个坚实有力的理论与实践基点,进一步,从实践上去说明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为什么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历史会变得枯燥呢?为什么本该对新闻实践产生重要指导作用的新闻史会与新闻实践看似无关呢?笔者以为,这是源于长期以来对新闻史认识上的错位。 

一、从斗争史到传播史——新闻史本质的还原

“人们的记忆常常是按照一种历史积淀的标准和当下需要的价值来筛选事件和人物的,这种标准和价值也许并不见得那么永恒和准确。①”这种现象在新闻史中表现尤为明显。看一下形形色色的中国新闻史教科书,在论及自“五?四”以降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状况时,往往是大书而特书中共的报刊,对于国统区的报刊则简略提及,甚或忽略不计。在这里并不是说中共的报刊就不重要,但是当本着客观的、秉笔直书的史学态度去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理性不允许这样来书写新闻史,因为中共的报刊及各种新闻媒介的新闻活动只是当时中国整个新闻事业的一部分。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的话,无论是解放区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还是国统区的新闻事业都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时期新闻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发展历史都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所以,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因为它在滤去人们主观上认为消极的因素之外,往往还会滤去一些客观上积极的因素,而这些往往又是我们需要的。对待历史也是这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理论界受“左”的思潮影响,将阶级分析方法简单化、绝对化,以为世界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斗争”就是两大营垒的较量,不是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不是革命的就是反革命的,其他的历史现象都是应和着这一“斗争”铺筑排搭的,两大营垒的划分可以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在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史论著及教材中,凡涉及无产阶级部分,其内容必定集中在对无产阶级先进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的赞誉和称颂上,而对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弱点和尚待改进之处,少有提及;相反,凡涉及对立力量(资产阶级、官僚阶级等)部分,其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地集中在对它的反党、反人民本性的揭露、批判方面,至于它在宣传方法、经营管理、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往往避而不谈。可以说,当时的新闻学缺乏学科研究色彩,所谓新闻理论,不过是阶级斗争理论,新闻史也就成了一部记录并参与阶级斗争的历史②。

人类的突破首先是观念的突破,一旦突破,先前的知识盲点就会豁然开朗。当新闻史被当做一门学科看待,不但去研究新闻事业成为阶级斗争工具的过程,同时也研究它的其他社会职能的发展完善过程以及新闻传播手段的演进、变化过程,例如新闻控制、管理机制是如何形成的,新闻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一步步更新和完善的,新的传播手段是如何运用的,它对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那么人们就会看到新闻事业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着自身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性,而这些都应当成为新闻学考察和研究的内容。有了这些,新闻史才会成为具有丰富内容的一门学科。相反,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在两大营垒的对峙上,以阶级属性作为衡量新闻事件、人物的惟一标准,就必然忽略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的研究以及对新闻媒介自身规律的探讨与把握。

一部本真的新闻史应该是一部新闻业务发展史,一部新闻观念发展史,一部新闻自由发展史,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但无论如何,它不应该仅仅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所幸,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新闻史的认识及态度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史的本真面目正在被还原。

二、史实与史论兼举——新闻史生命的所在

史学课程都有史实和史论两个方面,史实是指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史论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评述,是对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揭示、概括。前者是课程的躯体,后者是课程的灵魂。如果新闻史仅仅是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简单罗列,那么从这样简单、空白、乏味的新闻历史中,人们将无法获得启迪而使思想更加深刻,也无法知道为什么一种新闻制度得以存续而另一种却很快消失,更无从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从而也无从理解新闻理论、新闻思想演变的持续性和一致性……总之,因为仅仅是一种事件、人物的简单罗列,新闻史便无法给人们以观念上的启迪和新闻业务上的指引。所以,新闻史不仅是对新闻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的记录,而且更应是对新闻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和评述,是对新闻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揭示与概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