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爱神花园”

来源:网络收集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09:16 点击:

??上海巨鹿路675号,于我来说是一幢神秘的花园洋房。那条街就在淮海路的北面,延安路之南,是个十分幽静的地段,我有时会走过那里。本来,置身于周遭高大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它,并不显眼,何况铁门常年关着,门铃寂寂,而正是门口挂着一块长条形木牌,上书上海市作家协会几个字,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全国闻名的大作家,这才增加了它的神秘性。
??66年初,我写了篇小说,受文友怂恿初生牛犊不怕虎,稀里糊涂把它寄给了《萌芽》。《萌芽》创刊于1956年,哈华任主编。杂志的封面刊名采用鲁迅先生的手迹,旨在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30年代办《萌芽》的传统,在文学战线上培养大批新战士。巴金先生在创刊号的祝词中说“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任何萌芽只要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就会展开她那‘欣欣向荣’的前途。”大前年才去世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先生,就是在它上面发表了小说《小巷深处》而一举成名。当然,57年的所谓“探求者同盟”事件,让他栽了跟斗,发配到工厂劳动去了。
??差不多快要忘记那篇习作的时候,意外收到了《萌芽》的来信,责编陆扬烈先生在信中说,文字尚可,内容单薄了点,让我修改后再寄回。正好我探亲回沪,决定去拜访他,顺便请他面授机宜。
??选择了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准时到了那里。按奈住抖动的手指捺了门铃,神秘的大门上的一扇小门终于打开,哇,好大一个花园,来不及细看先递上陆先生的信,传达验毕,打电话进去,说可以进去了。这才怯生生地走了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草坪中的一个喷泉,位于庭园的中轴线上。喷泉中央的柱子支撑着一个水盘,水盘上置放着美丽的大理石女神雕像,水喷射在雕像上,落入水盘,随后流进水池。女神的脚下,有4个小天使和4条鱼,小天使有骑抱着鱼的,也有搂抱着鱼的,鱼嘴里喷射出的水落入水盘。女神上半身裸露,乳胸高耸,脱下的纱袍还举在手上;下半身正面裸腿,后面被长裙所遮,增添了含蓄的美感。整个雕像用白色大理石制成。女神的脸型秀美,弯眉大眼、鼻子细挺、线条俏丽的嘴唇,发型舒卷,气质典雅。她正在做入浴前的脱衣准备,动作舒展轻缓,颇具韵律和动感,使人体曲线更加优美。她的全身散逸着青春少女的气息,表现出一种醉人的美丽。
??花园内有花坛、树坛,草坪,石笋、太湖石等观赏石错落其间,与植物融为一体,景色别致。另外花园里还有网球场、温室等设施,葡萄架、石椅等园林小品也大大提升了庭园的规格。建筑的主入口,系三联式拱门,希腊风格的爱奥尼石柱、台阶,墙体上爬满了藤萝等攀援性植物,一片浓绿。入内,便是高敞的主厅,从东门廊走进去,有一个漂亮的螺旋形楼梯,楼梯外侧墙上的门窗,镶嵌着非常精美的葡萄图案的彩绘玻璃。这里设有《萌芽》、《上海文学》和《收获》三个编辑部,陆先生在底层会客室里接待了我。客厅是精致的柚木拼花地板,高高的墙壁上全是考究的全柚木装饰,拱形的顶棚上布满了镏金的天花雕饰。在如许高雅的环境中谈论文学什么的,还真是适得其所了。
??大约谈了半小时之久,从小说的结构、风格、细节、人物对话的个性化等等如何修改着手,陆先生要开会,我就起身告辞。临别,一再告诫我要多读书,稿子改好后再寄来。我在这幢古典式欧陆风格的宅院里,磨磨蹭蹭舍不得马上离去,恨不得能碰到巴金、靳以、茹志娟等一些著名的作家。庭院深深,楼舍寂寂,他们或许在伏案写作,或许在默默改稿吧,偶尔传来树梢间鸟雀的鸣叫声。在转身离去,走到马路拐角时又回头看了一眼,它已经被掩映在高大葱茏的树木阴影中了。??
??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在三十年代初,这幢漂亮的花园洋房曾被叫做爱神花园,它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刘吉生的故居,重金聘请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为他建造的,用来送给他妻子的生日礼物。在构思爱神花园时,邬达克深受英国著名学院派画家莱顿的名画《普绪赫洗浴》的影响。花园里那尊美丽的女神雕像就是普绪赫。普绪赫是神话中的希腊公主,因为美丽无比而引起维纳斯的嫉妒。爱神丘比特奉母之命欲加害于普绪赫,结果反而陷入情网,让西风之神将她携到自己的宫中,每天夜里与她幽会。维纳斯一心要拆散他们,不断陷害普绪赫。在历经重重磨难后,普绪赫与丘比特终于结为恩爱夫妻,过着幸福欢乐的生活。普绪赫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蝴蝶和灵魂。在基督教的艺术中,蝴蝶经常是人的灵魂复活的象征,因而普绪赫形象出现后,她的身上常常带着蝴蝶的翅膀。
??据上海作协的郑成义先生回忆,“文革”时担忧普绪赫雕像被毁,院内有人及时伸出救助的手,将毫无自卫能力的公主从水盘上抢下来,代为穿衣戴帽,伪装包扎,偷偷深藏在花房的暗角。一藏十年,这派那派,上上下下竟没有一个人告密出卖,直到女神重见天日。
??我的拙作还没改出来,“文革”的风暴已席卷全国,从此文艺界进入漫长的冰河时期,多少文人、艺术家经过寒冬后再也没有醒过来。陆扬烈先生被下放工厂接受“再教育”,不再也不可能再写作。直至落实政策,他选择了去上海木偶戏剧团,因感到下笔如有“绳”,专写少担风险的儿童故事和剧本,就这样也还写了200万字。他于95年移居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