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红菱
??那日在书店,看到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很喜欢这个书名,纯朴清野,让我想起幼时看到的采红菱了。
??我其实对于乡村的记忆少得可怜,现在回顾来,那短暂的一瞬,模糊而美好,却总能让人念念不忘。在我三岁到八岁的那段时期,印象中,有一座离城不远的村庄,村前是条很宽的大河,高高的青色河堤,一直逶迤到天边。每天有许多拉纤的船从这里经过,常有赤脚少年拉着纤绳,和大人们一起,背上淌着汗珠,低头艰难向前,这群人唱着歌,把深深浅浅的脚印留在岸边,渐渐消了踪影。来去匆匆的船与人,如天上游移不定的云彩一样,并不给人以太多印象,何况一个幼小的孩子呢?
??而村后那片明镜似的菱塘,却让人喜欢,岸边稀疏地摇曳着菖蒲和芦苇,有水牛来饮水时,苇叶倒伏下去又立起来,间或有水鸟扑楞着飞向高空,那种声音旷寂悠远。每至春来,塘里铺满暗绿菱叶,开着零星白色小花,阳光晃在菱叶上,直眩人眼。
??村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女孩子们,我是可以称她们为姐姐妹妹的,都有着清澈眼晴乌亮的辫子,以至我长大后,读沈从文的《边城》,总会想到她们,她们任一个都是翠翠。
??她们有时摘完桑叶,赶着鸭,从菱塘边经过,会掀起菱叶看看,摘几只菱角放在手心,菱角还太小,精致玲珑,带微甜的苦涩,她们满足地品尝着,然后抱膝坐在青草的塘边,想像采菱时节的丰实与热闹。春天温凉的风从竹林那边吹过来,齐齐的刘海下,扑闪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并有野菊般纯净的笑容。
??盼来了夏末初秋,那是她们的快乐日子,采完了荷,可以摘菱角了。她们在午后呼朋引伴,纷纷扛起椭圆的大木盆,叽叽喳喳地来到菱塘边。我和一些更小的孩子在岸上守望,她们把木盆漂在水面,敏捷地轻身跨进盆内,一人坐一木盆,捋起袖子,露出白藕般戴着银镯的胳膊,熟练地翻开一棵棵菱秧,此时菱叶下缀着沉沉红菱,弯弯的角,带着湿润水汽,咬开,红壳白肉溢满清凉的脆甜。她们不停地摘,清脆地笑,远远望去,像一幅清新图画:木盆的一端,坐着花布衣服的女孩子,另一端则是渐渐堆高的红菱。
??阳光直射下来,水面还留有夏的余热,水草与菱叶的清香在水波里散发,揉合了夏和秋的味道,她们脸上沁出细汗珠,有时用荷叶包了菱角掷向岸来,让等在岸边的孩子吃。天蓝云白,风暖晴柔,她们在塘中轻快穿梭,一只只长木盆如小小的船,划得飞快,行得更远,飘在菱塘中的欢歌漾得更响。
??到了日暮,她们赤脚走过小木桥,踩着夕阳的影子回家,把菱角倒进院内的青瓷大水缸,让爹娘帮着洗菱。天黑下来了,大铁锅内的菱角咕咚咕咚地冒着热气,隐隐有诱人的菱香在灶间弥散开。灶后坐着托腮的女孩子,红红的火光映得眼神明亮喜悦,有人进来,摇着手示意不可说话——她们认为煮菱的过程中若说话,菱肉会裂出壳外的。
??火膛内的余灰,让菱角在大锅内捂着,黎明时分,天依稀灰蒙地亮起来,她们急急吃好早饭,挎着装满菱角覆着白粗布的大竹篮,趁清早到街上去卖菱。一个个身姿轻盈地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朝霞把脸庞染上了一层胭脂色,她们是初秋乡间的一道美丽风景。
??“红菱哎,又香又热的红菱——!”大街小巷便响着她们清脆的叫卖声。
??快中午饭时,她们回来了。把用手帕包着的卖菱钱交给娘,娘说会小心放好,到时指望它买嫁妆呢。她脸一红,跑进里屋,她离出嫁还早呢!她摆弄着从街上买回的花洋布,红发卡,绒头花之类女儿家喜欢的物品,明天和女伴们比比谁的更好看……
??年年菱花开,年年有她们采菱的欢歌,她们长大了,可让她们怅惘的是,每年的唢呐声里,一起采红菱的伙伴在逐渐减少。于是还在闺中的,也无心再采菱,灯光下,只是低头忙着穿针引线准备嫁衣了。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姐姐她多开心,妹妹我多高兴,就好像两角菱,我们不分离……”她们在绣嫁衣时哼着,影子映在窗前,长长的睫毛上,却分明沾着泪珠。
??一起长大的乡下女孩子,慢慢在分开,大多到年节归宁时才相见,坐在廊前阳光里,各自抱着娃娃,说的却不是早年间采菱的事。
??但每年的采菱时节,菱塘上仍笑语荡漾,长木盆里又坐着穿红着绿的女孩子,粗辫乌黑油亮,眼睛和湖水一样清澈,那是又一批翠翠们在采红菱了。
??
?? 2008-10-23
相关新闻>>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