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发表时间:2013-07-01 08:32 点击:

摘要:在网络技术空前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当代,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我们应正确认识网络在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使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正确的、充分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在网络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无疑将整个世界演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面对信息量空前的网络内容,传统的面对面式说教、书信来往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所需要的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而通过网络却能极大地缩短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在教育者和教育主题之间形成快捷、便利、生动、开放的沟通渠道。通过网络也使得现代社会的交流手段日新月异:从E- mail、BBS、ICQ、SMN,再到时下的Blog (博客)。网络正以其无形的触角伸向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中,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新时空,网络也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课余生活现状分析
1.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状况
高等学校多为自主性教育,大部分课余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到了大学教育失却了以往的升学压力,一部分同学放松了自我前进、自我完善的步伐。导致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已形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进入高等学校, 对于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对自我进一步放纵,懈怠于学习,更有甚者会置学习时间于课余状态。
2 大学生课余生活选择的盲目性
当前高等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万般宠爱于一身”, 加上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 形成部分学生以个人主义为主的个性。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使得老师过分扶持和看管学生,致使学生对家长和老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高等学校学生思想上处在还不成熟, 缺乏辩证思维期。在大学期间面对丰富、自主的业余生活,很多好动的学生对课余时间安排缺乏合理性,对活动参与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跟风和从众颇显现象严重。

二、网络是把双韧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09 年1 月在北京发布的《第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 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98 亿, 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 亿人,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为学生,约占33.2%。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6.1%[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近光速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增强了大学生接触网络的频繁化。但由于校园网络信息传播波的快速化、广泛性、开放性等诸多特点,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教育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政治活动等多方面发生根本性的突变中,均强烈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网络时代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1.网络以其独特的自主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点著称, 它成为当代大学生开拓视野、增进师生交往、更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与此同时也给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1)动摇主流思想
因为网络是一个“ 没有篱笆的万花丛” , 其中不同阶层的思想和文化在网络中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使得原本就拥有多元化文化底蕴的大学生思想更加百花齐放

, 其中不可避免的庸俗文化同样也会充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他们不再单纯地接受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教育,他们以个人自主的是非观判断和选择自己认同的答案来对待思政教育。教育者及其思想在教育过程中从以往的意识权威地位被打破, 而接受者—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
(2)原有教育手段急需革新。
网络对于大学生还算是个新兴事物, 他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海量的信息来源及便捷的交流方式, 给希望扩大视野、喜爱交友等特点的中国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空间, 传统的施教与受教的过程, 面临着手段上的相对落后态势。
(3)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载体更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的是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传统的班集体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单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载体。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班集体的自身建设, 建立良好的集体规范、确立明确的集体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为有效手段。而网络的出现则淡化了集体的观念, 凸显了学生的个体意识, 同时也给传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2.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积极利用网络、抵制不良信息的吸收是摆在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同时也为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了新的机遇。
(1)高校网络舆论就是校园网上传播的高校师生对某一或某些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意见或言论。[2]高校思政网站在传播活动的属性上,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它具有信息传播的属性。信息传播具有客观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能动性与可伪性等特点。信息来源越可靠, 信息对受众的贴近性越高, 它被关注的程度及影响力就越大。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推荐热点

    • 宇寒月的报复生活
    • 一般会议记录的要点和内容
    • 阅《三国志》魏书笔记之六
    • 读一份无奈的悲伤
    • 沈阳故宫一日游
    • 一块手表
    • 小巷
    • 《咏柳》赏析
    • 不应该将文章与作者本人划等号
    网站首页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 内容搜索
    Copyright © 2008-2015 计算机技术学习交流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7008号-1